作文库原创作文作文范文

不抱怨世界读后感【精彩7篇】

时间:2023-09-15 15:54:50 | 来源:作文库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虎知道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7篇《不抱怨世界读后感》,如果能帮助到您,虎知道将不胜荣幸。

不抱怨世界读后感 篇一

抱怨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通过认真阅读威尔·鲍温的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浅,认识到“不抱怨”的内涵。书中鲍温牧师说:“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我们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优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的翻阅《不抱怨的世界》,这是一本很棒的心灵励志书。看了这本书后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慢慢沉浸在书中世界时,才发现,它其实就是一面心灵的镜子。里面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在镜子里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洁,我们的脸上是什么表情,是愤怒还是喜悦……而这本书就是反照内心的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内心世界,是乐观向上的,还是消极低沉的?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们没有表露,但在言语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产生。当然,有人认为抱怨是一种宣泄,一种情绪的调节方式。没有看这本书前我也是如此认为:我们把抱怨俗称“发牢骚”,认为偶尔发发牢骚有助于自己内心平衡的调节,有助于摆脱心灵的阴影,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抱怨是一种流行病,你的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让抱怨成为一种传递的心灵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能让你因为抱怨的快感而升级抱怨的程度,最终又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书中主人公的狗被车撞了后,就差点让他自己成为了愤怒及抱怨的奴隶,是理智让主人公在抱怨的行为中停了下来,没有让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内心世界对自己行为的理性剖析与理解,而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给予我们做到的。

在书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书中的一句话让我顿然醒悟:“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该诚实勇敢的面对它;就应该去想办法结束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己的不安”。书中就是要求我们勇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于改变自己。由少说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不会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后就 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当我们没有了抱怨,我们的心理就只剩下快乐,当人人都抛弃了抱怨,那这个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谐。

最后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二

在国庆来临之际,学校布置任务要求每个人务必读一遍《不抱怨的世界》。坦白说,我心里当时还忍不住抱怨:假期都有任务,简直了够够的了。

可当我开始读了这本书后,心灵不断地被触动着出生贫穷的威尔·鲍温以超乎寻常的毅力,考上了美国重点大学。毕业后,他屡次找不到梦寐以求的工作,为此而感到悲哀,不由地抱怨命运。但在朋友的启迪下,他站了起来,最后成为美国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之一。他走上成功的奖台,只说了一句话:你们都拥有无尽的潜能,但只有不抱怨一切,才能取得成功!

这句话使我恍然大悟。有些人学滑板,摔了几跤就不学了,说:都怪这滑板太难学,轮子又太少了,害得我摔死了!这样,这位学生是永远也学不会任何技巧的。而有的人则坚持不懈,摔倒了,爬起来,继续!拥有这样的精神,再难的事,在他眼里都是小菜一碟!海伦?凯勒虽然残疾了,但她丝毫不埋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而是更发奋地使自己从一棵弱不禁风的小苗成长为一棵高大挺拔的苍天大树。无论是讥笑与困难,她只当作是对自己的锻炼。你想想看,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人,哪个不是靠着这种不埋怨一切、乐观向上、持之以恒的精神才一举成名的呢?

一个个励志故事如流星一般在我的脑海中划过,威名不是靠关联和钱财买来的。真正的名人,是透过千锤百炼和不懈的发奋诞生的,不是从一帆风顺和无拘无束中成长出来的,真正的成功人士,是从苦难中磨练出来的。

要有顽强的毅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不抱怨的心,拥有这一切,就必须会成功的!要敞开胸怀,涵养一颗包容的心。有时,我们会正因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件事,而心生抱怨。而这种抱怨往往是自己被冒犯的一种宣泄。它是人际关联的腐蚀剂,会导致夫妻不睦、朋友不和,尤其在工作中,会在同事之间产生隔阂。学会包容,从某一种好处上说就是解放自己,提升自我。作为工作人员,包容就是要善于换位思考,明白、宽容他人,用海纳百川的胸襟来承受委屈、经受挫折,真正做到言行有度,举止有方,谦恭礼让,平易随和。

要直面挑战,奋扬一颗上进的心。也许你会正因领导交付的任务过于繁重而抱怨,或者由于工作毫无头绪、进展不顺而抱怨其实说到底是我们内心深处在排斥、挣扎和躲避,是一种向困难示弱的表现。就像华为总裁任正非说的那样,狮子如果能追上羚羊,它就生存,如果它跑但是羚羊,只能饿死。羚羊如果抱怨不公平,那青草羚羊的早餐该向谁抱怨?羚羊还能跑,青草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过多的抱怨不仅仅对工作毫无帮忙,而且会失去自己宝贵的信心和他人对你的信任。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就应想的是怎样做,而不是没办法做;应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始终奋扬一颗上进的心。

不抱怨世界读后感 篇三

一口气读完《不抱怨的世界》,感悟颇深。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费水平涨了,家庭压力大了,生活环境差了,或是感冒发烧头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钱至上,怨命如纸薄。似乎借此可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并获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过后,一切照旧,问题该怎么解决还得怎么解决。

读史可知,古代许多仁人志士受到诸多磨难甚至摧残,仍矢志不逾,卧薪尝胆,不抱怨,不放弃,直至达成自己的理想。“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司马迁受刑辱著《史记》”。对于物质富裕而精神贫瘠的现代人来说,他们是最好的榜样。近代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八年抗战,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争取自由和解放,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没有抱怨,只有胜利的渴望。

我还想引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给加西亚的信”。罗文在只知道加西亚将军的名字而没有任何联系方式、没有援军也没有同伴、也不知道如何寻找的情况下,历经磨难穿越战火纷飞危险重重的古巴丛林,最终成功地将信交到加西亚将军手中。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惊讶的事!换作我们,肯定会发一通疑问或抱怨:“没有电话和地址我怎么找到加西亚将军 ”“漫无目的地穿越古巴丛林那是多么愚蠢的事!”“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但罗文是一个伟大的信使(这正是他异于常人之处),他没有任何抱怨,毅然决然地踏上征途、最终完成使命。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的难题和挑战。在困难面前,我们发出抱怨和不满的声音能够解决问题吗 不能!那甚至会使问题越来越糟糕!互相抱怨会对身边的人产生消极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试想,将抱怨的精力用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不是更好吗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一句歌词来概括,“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四通八达,免不了磕磕绊绊。在危机和困难来临时,我们应该端正态度,不抱怨,不放弃,勇敢接受挑战。诚如《不抱怨的世界》书中所言,“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快朝梦想前进吧。不要打压自己、替自己找借口,或是假借批评和抱怨,将注意力转移。你应该要接受不安感来袭,同时在这样的时刻支持自己。”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四

最近刚看完畅销书《不抱怨的世界》,很受启发。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知名牧师威尔?鲍温,他发起了一项“不抱怨”活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到同一只手上21天,完成连续21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的目标为止。

这是一本震惊世界的心灵励志书,它用一只手环向我们传递了“抱怨不如改变”的生活理念,引导人们学着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世界充满更多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据不完全统计,该书上市不到一个月,就有600万人参与了“不抱怨”活动,并迅速蔓延到全球80多个国家。在美国《时代周刊》与《纽约时报》联合美国NBC电视台发起的“影响你一生最重要的一本书”投票中,它仅次于《圣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推荐这本书时说:没有人能拒绝这样一本书,除非你拒绝所有的书。

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大概都多多少少地抱怨过什么吧?那么,为什么要抱怨?也许是因为看到了生命中缺憾与不完美的一面。然而,“怨天尤人”是一种负面的思考与极具杀伤力的表达方式,既于事无补又毫无意义。事实上,如果我们想探看生命中美好的一面,一定也看得到。关键在于,我们把眼光放在哪里?作者威尔·鲍温这样说:“当我们决定接纳各种人和事物,并从中发现其光明面时,我们会体验到越来越多的良善与美好。因为我们的关注,将使这样的期许在生活中实现。”“不抱怨的磁场,将引来更多平安喜乐。”

人生最重要的是,把注意力放在我们想要的东西上,而不是不要的东西。抱怨恰恰相反,抱怨就是把焦点放在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上头,所谈论的是负面的、出错的事情。本书提醒人们,要把抱怨转化成行动的力量,去认真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要正面地、好好表达自己的期许,获取我们想要的结果。转换心态,终结抱怨,改变人生。

戴尔·卡内基先生的30条沟通人际关系原则中,第一条就是: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抱怨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负面的生活、工作态度中,常常在他人身上找缺点,包括最亲密的人。而事实上,批评是带着利刃的抱怨,它非但不能有效地改变被批评者的行为,倒是有可能造成反效果。《遇见未知的自己》的作者张德芬读过此书后说过这样一段话: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本书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的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若想改变生活走出低潮,停止抱怨,是重新出发的第一步。遇到挫折从容面对,不抱怨、不放弃……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会走向成功。对生活不抱怨,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然也会成为快乐的人。

一本书,一只手环,用言语和行动,改变爱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让我们牢记:抱怨不如改变,行动起来吧!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五

题记: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马雅·安洁罗

亚马逊购书活动那天我要上班,就提前列好了书单让爸爸帮我抢购。收到书的时候发现了这本位列我书单之外的不速之客——《不抱怨的世界》。我知道是爸爸的一番好意,但我一向不喜欢励志类的书籍,总觉得这类书都只能给予读者三分钟热度的激励,并无法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和改变。更何况我依旧自诩乐观,随意翻看了几页就搁置在一边。

“谢谢再见,请慢走。呼……”一阵忙碌过后,终于可以喘口气。把玩着手上的。皮筋,突然想起书中倡议的“21天不抱怨运动”。我上班时恰巧有绑根皮筋在手腕上的小习惯,顺手就给取散钱的客户扎上,心想要不就顺便挑战一下?

所谓的“21天不抱怨运动”,是将紫色的橡胶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坚持达到连续21天不换手。就这样,我用一根不起眼的皮筋开始了我的不抱怨之旅。

“那个人都填了第五遍的单子了。”

“那个喜欢插队的人又来了。”

“又是一群找不着卡记不得密码的人。”

当我开始注意自己是否在抱怨这件事时才发现,那根皮筋可以在一天内被换手那么多次。进行挑战的同时,我也逐渐看完了《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以期获得一些减少换手频率的方法。在看书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诸多心得。

我们为什么容易抱怨?一是为了获得认可。抱怨别人的缺点时,则是在暗示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他怎么又迟到了”亦在暗示自己从不迟到。从这一角度来说,抱怨就是自夸。二是为了获取同情和注意力。“还没开门外面人就等满了,今天看样子又会很忙,昨天累了一天还没缓过来呢。”类似的抱怨在我们工作中非常之多。这些抱怨其实都是在为自己开脱,工作中出错都是有原因而应该被谅解的。三是吸引力法则。在另一个人身上注意到这个缺点,是宇宙指引我们在自己身上认出它,并加以修正的一种方式。因此前者所说的“抱怨就是自夸”,亦可能是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抱怨会削减能量,这是我切切实实体会到的。抱怨就像一个“瘾”,染上了就很难戒掉,这也正是“21挑战”难度大的原因。在不断挑战和反省的期间,我察觉到一旦某天抱怨情绪多,这一天就会愈加不顺。情绪会影响事态发展,我想这一点大多数人肯定都深有体会。也不要再信奉类似“抱怨可以排解情绪”的借口。即便有用,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当我们靠抱怨去排解情绪,必定会使另一个,甚至另一群人接收这一股负面情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有谁会喜欢被灌输负能量呢?最后削减的,又转化成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分罢了。

记得有一回吃晚饭的时候,我抱怨起白天的工作。因为那天有个老婆婆来存了一堆破破烂烂的零钱,我清点了将近一个小时,微笑和耐心在一次次机器烦人的卡钞声中消磨殆尽。“下次千万不要来我这里存了,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么破的钱。”我对父母抱怨道。妈妈轻描淡写地回了我一句:“别人的血汗钱呀。”我的心脏好像一瞬间被击中了,说不出话来。爸爸说我工作以后好像比以前容易抱怨了。我才意识到自己不是在抱怨一些麻烦客户就是在抱怨规定中的条条框框。也正因为如此,他借机买了这本书给我,希望我可以在工作中也能像生活中一样收获快乐。

“21天不抱怨挑战”我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最长一次不换手记录仅仅5天。但是逐渐地,在这个挑战的过程当中,我意识到抱怨一次,换一次手,然后提醒自己下次注意克制情绪,并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就好比面对约束我们的各项规章制度,强迫自己去遵守只会越来越反感,理解其防范风险和保护我们的意义,才会使自身的合规行为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其次,我们就可以辩证地去看待工作中的每一个问题,理解更多的可能性,从而使自己从抱怨中解脱出来。那个一直填错单子写不好字的人,小时候念不起书,在外也必定因此吃过不少苦;那人老是插队,恰恰是我们错误的解决方式给了他“可以插队”的意识;类似丢卡忘密码的马虎事儿,我们自身也常常在犯……自身学会理解和不抱怨以后,我似乎也更加能够理解客户的抱怨,从而更好地为他们解决问题。

不抱怨的根本方法不是克制,而是理解。这样的道理,父母从小就教给了我,我却在刚步入社会的不适应当中迷失忘却了。这本书,亦或说是这根皮筋,仿佛成了一面镜子,一面返照内心的镜子,让我看到自己没有外露的内心世界究竟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低沉。抱怨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变。无论是皮筋还是紫手环,都只是一种象征,一种媒介,最根本的还是改变自己的内心。抱怨之前,先自省,是不是自己也有同样的缺点。有,则改进,无,则多一分宽容和理解。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六

最近读了一本《不抱怨的世界》,感觉很不错,今天想与大家分享。

我们每个人都有抱怨,很多抱怨声也常在我们耳边此起彼伏。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认为抱怨是一种舒缓内心烦躁的方式。比如我们经常说有了朋友我们就可以向他们倾诉烦恼、忧愁。抱怨是人之常情,所以我们就会抱怨来抱怨去。一时的抱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抱怨有时会形成一种习惯,这时抱怨的危害就很大了。首先我们的抱怨会使我们身边的人活在一种负能量的环境里,破坏大家的心情,这样我们生活的地方就会变成一个阴沉的抱怨世界,这样的环境,会导致每天的心情下滑,工作效率下降。

然后,无休止地埋怨对自己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当抱怨成为一种习惯,人会很容易发现生活中负面的东西,加以放大,甚至身边人一个眼神、一句话都可以让他浮想联翩,进而感慨自己生存艰难。倾诉得越发声情并茂,也就越发使情绪“黑云压城城欲摧”,越来越焦虑。

另外,书中说,我们抱怨的主因之一,就是要让自己在相较之下,显得更为优秀。“至少我不像某某某那么糟。”当我指出你的缺点时,就是在暗示我没有这样的缺点,所以我比你优秀。很多时候抱怨就是自夸。可是没有人喜欢自夸的人,这样的行为会使更多的人远离我们。

抱怨的危害很大,可有时真的分不清什么时候是抱怨,什么时候是事实。其实,事实与抱怨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于事实我们只想陈述,不想改变;而抱怨却是我们很想改变的事实。比如我其实一直很想把《不抱怨的世界》的读后感写下来分享给更多的人。有人问我今天下午干什么了,我会说我今天写了一下午《不抱怨的世界》的读后感,这时我就是在陈述一件事实,因为做这件事让我很快乐;而如果我并不想写这篇读后感,我认为它耽误了我一下午的时间,也许并没有人问我今天下午干什么了,我就对某个人说我今天写了一下午《不抱怨的世界》的读后感,这时我就是在抱怨,因为我想改变这种状况。

也许这时大家会产生一个问题,如果我真的认为写这篇读后感耽误了我一下午时间,那我该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在没有人问我的时候,就不与人提起这件事;在有人问我的时候,只是说我写了读后感,而不加上它耽误了时间之类的,这时,我就没有抱怨。而我的内心,也不必总想着,“唉呀,这读后感真烦人,我的一下午时间又没了。”既然已经过去了,我可以想想接下来的时间我该如何利用,该如何将也许耽搁了的事情弥补上。

书中介绍了一种改变抱怨习惯的方法,在手腕上带一只紫色手镯,每当我们发现我们抱怨了,就换一只手戴,有意识地去控制让自己不抱怨,不吐槽。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时间长了就可以大大减少抱怨的次数,直至21天不抱怨。

人改变一个习惯总是要经历四个过程,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有能。如果我们将改变抱怨付诸行动,并坚持下来,会发现最后我们会很难产生抱怨的想法,每天将变得十分阳光、快乐,如此生活岂不是你我正想要的?所以,只要人人都减少一些怨,世界将变成不抱怨的世界。你,准备好了吗?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篇七

在两个月前就拿到了这本书,只是一直没有好好阅读,直到最近,我才静下心来认真翻阅了一遍,深感受益匪浅。事实上,我一直对励志书籍或者成功学书籍抱以不屑的态度,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空谈”,内容无非是众多例子+说教,不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往往起不到实际效果。起初以为这本书也是如此,但是真正阅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强过很多励志书籍,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与其他励志书籍相比,我认为这本书最为突出的特点有两方面:第一,作者对人们抱怨的原因、行为表现做了非常深刻的诠释,分析非常到位;第二,最难能可贵的是,书中一直在推崇一个叫“紫手环”21天不抱怨活动,说将手环戴在手腕上,发现自己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重新开始,坚持下去,达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换手,不抱怨的目标。这可以使读者“身体力行”。可以说整本书都贯穿了科学的心理学思想,无论是作者对抱怨行为的分析还是这套操作方法,尤其是后者,其本质上就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其步骤、方式、时间都蕴含大量的心理学原理在里面。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好的励志书籍之一。

下面就自己的一些浅见与朋友们分享:一、关于抱怨行为的心理分析在这本书的作者鲍温看来,很多时候我们抱怨环境、抱怨他人,还可能是因为个体缺乏安全感,自我价值不确定,在这种心理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抱怨环境来向外界传递自己是受害者的信息,需要通过抱怨他人来表现自己的优秀,需要用抱怨来为自己的缺点、害怕成长和改进找借口。对此我深有体会,近两年来,应该说我一直处于情绪起伏大的时期,在生活上,刚刚结婚的我对于两个人、乃至两个家庭的生活,还只是适应、摸索性阶段;在工作上,频繁变动使我越来越缺乏安全感,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因此我抱怨,我不断地向别人述说自己不得志的缘由,不断地抱怨环境的不公、抱怨他人的自私。最终,自己变成了祥林嫂,现实情况却没有一点改善,甚至更加糟糕。读了这本书后,我认识到生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每一个选择关头都有前进与倒退的冲突。有时可能会走向防卫、退缩,有时也会向成长迈出一步。而成长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弃熟悉的生活方式,结果我们倾向于害怕成长,害怕因为成长而付出种种代价。二、关于抱怨的行为改变鲍温认为走出抱怨的四个阶段,即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及无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无能,即是对自己的抱怨即无能,毫无所觉即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无能,是指自己能觉察到自己的抱怨,以及周围其他人的抱怨;有意识的有能,是指倾向于用沉默来便于自我反思、慎选措辞,以便于说出有价值的话语,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无意识的有能是指你已经重塑思维模式,习惯于不爱抱怨了,并且不需要意识控制。

鲍温提出的四个阶段是对“改变抱怨行为”整个流程的理论描述,而紫手环运动则是一种矫正行为的具体方法,二者结合使用,简直可以说完美的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二者,我个人觉得改变抱怨行为的整个流程可以这样直白地描述:最初,你是一个惯于抱怨的人,每天喋喋不休地抱怨并且自己毫无察觉(无意识的无能);终于有一天,你发现那些受够了你抱怨的朋友都远离了你,你身边聚集的全是和你一样爱抱怨有意识的无能的人;你发现抱怨不仅没有改变你的现状还变本加厉,你想改变,因此,你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抱怨,可以采用紫手环运动,开始用沉默来给自己思考的机会,便于说出有能量的话而非无意义的抱怨;经过一段时间,你抱怨减少了,心态平和了,行为积极了,你得到很多来自于环境的正向反馈,例如:表扬、成功等,这些鼓励、强化使你不断地选择不抱怨。久而久之,你遇到不顺心已经习惯于不抱怨,正如人们走路不由自主地迈出步子一样,完全不需要意识控制,即无意识的无能,如此你整个思维模式已经被重新塑造。

这本书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让我明白到应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抱怨,努力地接纳自己、确定自我价值。遇事多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时刻都要努力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马云说过:“不抱怨的态度是人生的第一态度”,非常有道理。我不能将眼光只着眼于眼前的困境,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未来,看到我漫长的生命历程。因为,在漫长的生命中,眼前的困境仅仅是沧海一粟而已,我相信自己会有很多机会来改变的。正如书中所说:“停止抱怨,你就已经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

虽然这条路还很长很远,还需要我付出无法想象的努力和代价,但是既然做了选择就应该积极地走下去,勇敢地面对前进道路中的各种不确定,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让自己有“能量”去解决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7篇《不抱怨世界读后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本文地址:不抱怨世界读后感【精彩7篇】https://www.gybole.com/jiaoshisuibi/74051.html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下一篇作文: 关于读后感1500字范文【优秀4篇】

    上一篇作文: 《歪脑袋木头桩》读后感【优秀3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不抱怨世界读后感【精彩7篇】》为作文库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不抱怨世界读后感【精彩7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