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库原创作文作文范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优秀8篇】

时间:2023-07-24 08:25:37 | 来源:作文库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虎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8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可以帮助到您,就是虎知道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一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介于纯理论类读物与纯实用类读物之间的学前教育类书籍,读这本书,感觉亲切、可读,更切合我们专业成长的需要,能促进我们业务的提升与反思。

“我的情绪我做主”“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反思”再次告诉我们工作态度的选择取决于我们自己,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工作的不同方面,常常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得出不同的结果:把注意力放在积极的方面,可以使人产生乐观的情绪;反之。则会使人产生悲观的情绪。当我们无法改变现状时,不妨有意识地转移注意的焦点,缓解消极的心理情绪,让自己走出阴霾。

一、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

任何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困难和矛盾出现,会有烦恼和不快产生。只有自己去寻找工作的乐趣,形成幼儿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才能在工作中成一个快乐的人,就象有人说的一样,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得天使。

二、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你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于完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逐渐走上从事教育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幼儿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内容和情境是变化的、动态的,只有充分发挥创造性,以研究者的姿态投入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只要我们踏实认真的去做就会发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三、要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处处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宽容之心对待。

四、幼儿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继续教育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师不仅要进行业务方面的继续教育,还应接受心理素质方面的知识学习培训,使自己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来适应社会的需求。

总之,教师是专门与人的心灵世界打交道的人,是各种职业最直接感受到他人感情的人。面对孩子们我们不妨“蹲下来说话,抱起来交流,手牵手教育”、用平和的心真实的情来看待每一个幼儿,做一名健康快乐的幼儿教师!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它的内容很多,第一块内容: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第二块内容:让孩子爱我们,第三块内容:听孩子的话,第四块内容:挤一点儿时间来反思,第五块内容:做一个有协调能力的班主任,第六块内容:理解家长对孩子的爱,第七块内容:像热爱工作一样热爱生活。

以前接触过的学前教育类书籍,大体偏向于两种类型:一种是纯理论类读物,一种是纯实用类读物。纯理论类读物大多,内容复杂深奥,有点纸上谈兵似的,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纯实用类读物一般属于幼儿教师随手可用的书籍,幼儿教师们想用的时候就垂手可得,往往深受老师们喜爱。但对教师的知识能力提升与发展帮助不大,甚至有可能束缚了幼儿教师的创新和反思的动力,出现了照搬照抄的局限性。《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一本介于这纯理论类读物和纯实用类读物两者之间的学前教育类书籍,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益,更切合其需要。以“建议”的形式让老师们感到亲切可读,能引起幼儿教师的共鸣,充实幼儿教师的知识面。内容涵盖了幼儿教师的方方面面,详尽而又不拖沓。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触很深,我做幼儿教师已经有许多年了,自认为从事幼教行业这么久了,对如何做一个让孩子喜欢让家长放心的幼儿教师,已经不用再去阅读书籍也能详细回答了。但这本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学习是无止境的,不管哪个行业你的经验再丰富,也要不断的学习和充电。这本书让我最喜欢的内容是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做一个孩子眼中最美丽的老师,幼儿教师的一切也应该是美丽的。如何做一名孩子眼中美丽的幼儿教师呢,暂且不管你的外貌美不美,不管你的年龄有多大,只要你塑造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你就是一个美丽的老师。教师的形象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无不具有教育性,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对其产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幼儿也通过与教师的接触,从细节中学到很多东西,幼儿教师不仅要仪表美,还要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当旁人在寻求周围美的事物时,其实幼儿教师就是一道实实在在的美丽的风景线。

近两年来在全国各大型幼儿园掀起了教师阅读学习《给幼儿教师的建议》的热潮,因朋友帮忙我也拥有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刚拿到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来,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首先看了一下《序言》,里面介绍说这是一本介于纯理论类和纯实用类之间的学前教育类书籍,能促进幼儿教师的业务提升与反思,有益于他们的专业成长。真的这么有用吗?我情不自禁开始读了起来。

首先映入眼前的是第一辑的第一篇《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该文章没有深奥的理论性语言,没有华美的文笔,有的只是几个小例子和一段总结性的话:“教师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用真心、真爱、真感情来呵护每一个孩子,他们同样会喜欢你、信任你,并把幸福给你。”“如果你要问,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自己?很简单: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想想自己走过的教学历程,确实如此。

记得刚从学校毕业走上学前班工作岗位时,自己也不过是个大孩子,怎么懂得去爱孩子?何况刚工作时是在小学的学前班,小学的教学方式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学前班的教学,所以总感觉孩子和我有一段距离,他们不怎么敢亲近我,对我有一种“敬畏”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大、工作经历的增加,慢慢地对孩子越来越喜欢,感觉孩子们越来越可爱,就算是调皮的孩子也有他与众不同的可爱处。慢慢地,感觉到自己和孩子的距离拉近了,课间能和孩子一起嬉闹、玩笑,孩子们也喜欢和我说话、游戏,他们不把我当“威严”的老师,而是他们的一个大朋友,他们一点都不“怕”我,他们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烦恼,甚至和小朋友有矛盾了,都要先来跟我说,希望我能帮他们解决。

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当开学新接一批孩子时,我会张开我的怀抱,亲近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也没那么可怕,使他们对这陌生的环境少一丝的畏惧,尤其是出现情绪问题的孩子,他们大多是对亲人的依恋,那我首先每早会亲切地迎接他们,给他们一个怀抱,送上一句“早上好”,安抚他们的情绪,转移分散其注意力,给他们摆道理,激励他们好好表现为他们的小花花上添花,使他们尽早适应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本学期班里来了位周寄的新生,由于是中途插班,表现的很胆怯、孤独,开学的第一天我给他一个怀抱,鼓励他(说一句,今天一起加油哟),转移他的注意力,培养他上学的积极性。课间我有目的地接近他,与他说话时总是搂着他或拉着他的手,挑一些他喜欢的话题,特意安排比较活跃周寄的孩子与他一起活动、玩游戏,平时给他设计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回答问题、唱歌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慢慢地变得活泼起来,能主动与他人交往,已完全适应学校的学习与生活了。

平时张开我的怀抱拥抱孩子也是一种鼓励和认可,当孩子踊跃地回答问题,正确地回答了问题,孩子按时、主动地交上作业,作业有进步了,孩子进餐速度变快了,孩子今天入睡快了,今天睡午觉了,孩子活动时遵守游戏规则了,学会互相谦让了,孩子今天礼貌待人了,孩子今天排队队伍整齐了等等的细节我都可以送上一个亲亲的拥抱,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肯定。

还有一次,在给孩子们发放午点时,袁莉莹突然对我说:“杨老师,我喜欢你的声音,我好爱你!”其他孩子也跟着说:“杨老师,我也喜欢你!”“杨老师,我也爱你!”我心里一阵感动,老师的辛苦没有白费,换来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喜欢。还有班里的高悦华小朋友,她妈妈在放学接孩子时告诉我说:“孩子在家总说很喜欢杨老师。”当时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通过孩子能得到家长的认可,我非常的高兴,幸福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

一件件、一桩桩的事例数不胜数。孩子们能喜欢老师,关键当然在于老师首先要爱孩子们,用自己的真心、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每个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真正地喜欢老师、信任老师。

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吧!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是一本亲切、可读、实用且有益的书。这本书所收文章的作者以幼儿园一线教师为主,书中建议是他们对日常工作的经验提升,内容全面,涉及幼儿专业成长的各个方面。这事一本关于如何做好幼儿教师的工作手册,这本书得到了我的共鸣,我也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潘莹老师《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让我又回到了过去的一段记忆中。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当孩子说老师等我长大以后送一幢房子给你,送一辆汽车给你。看到日阿门说话时认真严肃的表情,老师心里是暖暖的,那时一种欣慰的喜悦。这也让我想到了大班毕业时的情景。六月送走梧桐宝宝时,孩子们抱着亲爱的老师依依不舍,泪流满面。孩子们哭着走进幼儿园,哭着毕业,但是两种哭却是截然不同的含义。前者是一种陌生与无助,后者是感激与不舍。这所有一切的改变是三年来老师温暖的怀抱,无私的爱换来的幸福。

书中还提到幼儿教师的仪表要美,每位教师应该都应把仪表美作为极其重要的事情来对待。一次,我烫了一个新发型,走进教室,孩子们很新鲜的围着我转了半天,都说老师好漂亮呀,比妈妈还要漂亮,这是至高无上的赞美了。孩子们雀跃围着我,讨论着新发型,小手摸一摸卷发的感觉,说一说新发型像什么。我们开心了一整天,忽然觉得和孩子们单纯的小幸福是最令人珍惜的。我们要带给孩子美,和孩子一起寻找美,发现美。

爱,不在花费的时间有多长,而在于相处的品质有多高。让我们教师发挥自己的教育特长,陪伴着孩子们快乐成长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二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学校的其他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

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

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三

这个假期拜读了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既有教学中的实际案例,又有理论分析,语言文字通顺流畅,便于阅读。其实不止是老师,这本书也值得做父母的一读。读完之后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提到,阅读对学生的学习特别重要。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尤其是后进生,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是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二、与阅读相配合的书写,这是儿童的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

学生如果没有流利地、快速地、有理解地阅读和流利地、快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技能,他就像半盲目的人一样。

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教会孩子熟练的读和写。为了培养儿童快速书写,所以要对他的手的小肌肉进行一定数量的操作性练习,如果儿童完成过足够数量的精细的劳动动作,那么他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做好了流利书写的准备。

三、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但有些思维品质是只有在双手从事细心的、精巧的劳动的条件下,才能发展的。而一些缺乏动脑的劳动,也跟随便让人去搞一点什么体力劳动(以免他无所事事)一样,都是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害的。

四、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力极大。

儿童摹仿能力很强,家长或长辈的某一个特点,好像是不知不觉地、在新的条件下“膨胀”开来,变成了儿童的一定的性格特征。为了孩子,家长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做更好的自己。家长的教育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书籍在他们的生活里占有何种地位,如果家长尊重和热爱书籍,儿童也就会热爱他们。

五、让学生爱上你的学科

如果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没有调动起来,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他们就会对学习和知识无动于衷。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没有为自己找到任何感兴趣的事情的学生越多,那么我们就越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就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的心里。所以我们要努力去唤醒那些无动于衷的态度冷淡的学生们的意识,鼓舞起他的精神,把它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

总之,读了这本书等于读了一本教育学与心理学合编,对自己以后的教学方法,还有面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做法都有很大的帮助,可能永远做不到苏霍姆林斯基那样,但是自己会努力做得更好。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篇四

几缕斜斜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窗台上,映射在我手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上。春光是如此的明媚,我的心情不由得开朗起来。昨天那调皮捣蛋的学生被我一顿训斥,想必也该平静了吧,下周的研究课要上了,也该理理头绪了;哦,还有儿子的学习,该查查了……一想到这些,心中不免有些躁,我急忙调整自己的思绪,生活要每天去面对,事情每天都会产生。好心情坏心情每天都要过。其实,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谁能活在世外桃源,每个人,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苦楚,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更不用说啦。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是呀,“心境”本身就是一道风景。何不让我们的心境盛开快乐之花。

身在教坛,笑拥春风。

脚踏大地,心安理得。

在忙碌的日子里,我们不妨放慢自己的脚步,去感受空气的气息,去享受花草的缤纷,让自己的感官灵动起来,打开心灵的门,让心灵出来晒晒太阳。

在喧闹的日子里,大街上人来人往,商场人头攒动,股票狂涨狂跌……我们不妨沉下心来,让自己静一静:今天的作业改完没?被训的学生想通了吗?这节课该怎样教?……

是呀,教学杂事,烦事只有在静中才理得清。

是呀,教学突破,效率的提高,只有在静中才能把准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文人居士陶渊明的境界,更是我们新时代教师的共识。教师要学会静,教师更需要静。惟有静才不乱,惟有静才安宁,惟有静才会享受生活,品味幸福。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五

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不禁感叹虽然今天的教育形式比之他所写的年代有很大变化,但他书中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于我们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我们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与体验。

记得曾有位家长问我,她的孩子每天的作业都写的很慢,她在旁边督促也不行。孩子呢也总觉得学习很累很吃力,这怎么办?当时不太记得我是怎么具体回答的,但心里却觉得当时自己给的回答是那么苍白无力。如果说我是医生的话,那么我并没有给病人最有效的良药。直到读了他的书以后,我才了解到这时的孩子们的全部经力都用在背诵、识记和保持上去了,以便使他们能在课堂上回答出教师的提问。而他们没有时间去读一点“满足精神需要”的书,没有时间去思考。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记住的东西多两倍才行。

阅读此段,我不禁深受启发,他的这个建议对我们而言何尝不也是深有其效?现在的工作节奏非常快,平时我们常常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辅导、写各种各样的总结、反思,我想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

我们的时间从哪里来?那也是应如他所言去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使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的才能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书中的第一节给我印象也很深,在书中一开头他就提出我们经常头疼的问题:“为什么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就有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应光是说孩子们脑子笨,不知道学习,家长不配合。而是提醒我们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对孩子我们缺少个别对待的态度!虽然平时我们耳熟能详的知道备教材、备学生,但真正说来我们有几个能像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的去做?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个体,赏识每个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因为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我们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真正的爱是不必声张的,我们只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他们。平时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后进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我们还要善于给他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我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我庆幸自己拥有了这本书,他的书犹如一杯浓茶,品一口浓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我想他会一直是我教学中的良师,工作中的挚友!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六

如果说世界上有两种职业最为重要,那我一定会选择教师和医生。因为医生能够维护机体的健康,拯救人类的生命,使人生存;而教师,在心灵的花园里播撒希望的种子,塑造人的灵魂,使生命更有价值。

暑假期间,读了学校推荐的《给教师一生的建议》一书,感触颇多。我再一次深深体会到做一个合格教师的不易。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比其他职业具备更高的道德品质,具有终其一生不断学习的热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以及积极灵活的外交技巧等等。

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其底线是善良,然后是博大的胸怀,悲悯和慈爱。只有如此,才能让下列品质水到渠成。

1、尊重职业,恪尽职守。

书中这样写到:“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为人师表的责任,一份以教师的理想、智慧、激情和魅力影响学生一生的责任。”责任驱使教师去思考,去奋斗,勤奋耕耘,责任心促使教师热忱、自觉地投入工作,他们将教书育人内化为自身需要,把职业的责任升华为博大的爱,于细微处发现丰富,于琐碎中寻找欢乐,于平凡中创造奇迹。于是,有了那么多敬业的老师每天找后进生谈心,有了披星戴月、废寝忘食的感动。

2、关爱和信任,让教育充满希望。

用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用慈悲的心去感动,用悲悯的心去教化。让绝望的家长因为教育而充满希望,而不是让家长更加绝望。每个班级都有很多学生,每个个体,对老师来说,他是几十分之一、几百分之一,折掉一个两个,似乎无关大局。可这每一个个体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则是百分之百,在每一个个体身上,都寄予着一个家庭的厚望。所以,善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富贵或贫贱、不因聪明或愚笨、不因乖巧或顽皮,一视同仁。

身兼家长和老师的双重角色,我们更理解每一个家长择校、选择老师的迫切的心情。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我就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我希望孩子的老师在哪些方面能给予我帮助,那么我就在哪些方面帮助家长;我因哪些事情而心生绝望,那么我就会在这些地方让家长重新燃起希望。推己及人,让教育更具有人性色彩。

3、为人师表,用人格影响学生。

因为善良、因为宽容、因为爱,所以我们更具有责任心,更具有包容性、更具有耐心,更懂得尊重。所以,也就具有更高的人格魅力。

关于人格魅力,书上是这样描写的:“人格影响力是人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影响力,它蕴涵着难以估量的强大力量,犹如无声的命令,润物的春雨和拨开云雾的灯塔。”教育学生是个过程,不管教师自觉不自觉,对学生都在起作用,产生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而教师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让自己的人格充满魅力,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不愿将不堪展现在一个高尚的教师面前。

其次,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契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善于把握教育的契机,捕捉最能触动学生思想深处的'一个事件、一次对话、一个行动甚至是一个表情,需要经常擦亮一双慧眼,细心观察,把握准确,以便创造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记得在蓝缨的时候,学生都住校,要在校十天,才能回家一次,大部分又是第一次离开家门住校的学生,因此很多人都会想家。在新学期的第一个月,他们在学校一连住了21天,于是开始散漫,懈怠,班级里弥漫的动荡和不安。恰逢9月下旬班级里有3个学生过生日,于是,我把握这个时机,精心策划了一个增强集体凝聚力的活动方案。在班会课上,我串通一位老师,把这三名过生日的学生请出教师,然后拿出三张贺卡,让班级的每个学生写上祝贺的话,并签名,然后在这三个学生走进教室的时刻,我们打开灯,大家一起唱生日快乐。然后许心愿,切蛋糕,等等,当时三个过生日的学生眼泪汪汪,他们感受到的是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和友爱,全班学生也都很感动,他们发现自己很重要,自己对同学的一句短短的祝词,竟然能让平淡的关系变得脉脉温情,这个班级也因此而温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班级成为最稳定、最团结、最温暖的集体。

所谓把握教育契机,并不神秘。“本是平常一段歌”,关键是如何让这首平常的歌唱得动人心弦。教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在教育工作中应该致力于寻找这种最佳的教育契机,把它逐渐变成自发自觉行为。当教育学生的“契机”未到,要善于等待;当“契机”来临,要立即抓住;当“契机”已过,应善于迂回并创设新的契机。

最后,教师要不断学习,具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和我们在同一时间、用同一媒介更新知识,接受新消息,甚至比教师的速度更快。因此,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学生和家长对老师不断更新的要求,包括知识的提升,教学方法的升级,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技巧等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通往合格教师的道路上,我们上下求索。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七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去了解如何去教学?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给我们阐述了100条建议。其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了教育智慧,内容充实、分析精辟,又结合了生动且详细的案例,深入浅出,启人深思。因此,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想。

一、自身素质

每一位教师在走上三尺讲台前都需要具备基本的教师素质。我认为,一是要有广博和精深的科学文化识,这指的是要对自己所授教的学科有丰富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以便能够“授业,解惑”。二是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素养,也就是说,教师要懂得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来研究儿童的各项表现与行为,以便能够选择最适合孩子们的方法来教授。三是要有对教材的熟悉。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其实,我们不光需要熟悉掌握所授年段的教材,其余年段的教材也需要了解。例如,我是一名初中教师,在熟悉掌握初中教材的基础上,我仍有必要去了解小学或是高中的教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加深对自己教学重要性以及有效性的理解,才有利于更好的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承担辅助者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用心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所以,我们的教师首先要以“爱”开始,用爱去灌溉,去滋养,爱学生,用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把爱融入到真正的素质教育理念去实践。学会和教学方法相结合,将学生从沉重且乏味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的学习变得简单;学会和学生互相合作,不再一味地宣示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而是懂得去让学生更加个性化地思考,在思考中也个性化地活动,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体会学习的乐趣;学会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把学生引向一个真实、丰富、广阔的生活背景,而不是让他们的大脑里只有一堆抽象杂乱的数据,创造出一种“简单”“有趣”“丰富”的课堂教学。这种“简单”并不是单一,而是化繁为简,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学生们能在周围的不同环境影响下,还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有趣”也并不是低级的玩笑趣味,而是一种创造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在每个人身上看到他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大开眼界看到自己。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在有时思想交叉碰撞的交集点上,启发学生,让他们能够快乐的创造,感受学习的乐趣。当教学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学生的自主活动,没有思想的火花,没有兴趣的创造,就不是真正的教学。而“丰富”,则是需要教师组织多彩并激励学生们的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爱的学科上或其他创造性方面懂的东西,超出教学大纲之外一点点,让他们有一些自豪和满足。如果这三点真正能够得到满足和体现,这样用爱用心的教育,才是最有价值的教育。

三、书香伴人成长

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有一个标题特别抓人眼球“一昼夜只有24小时,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我们总是每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为了教学成绩一直在和学生斗智斗勇。下班后,又要忙于家庭。时间到底是从哪里来呢?答案是: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知识的渴求。狄金森也曾说过“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骏马能像一页跳着的诗行一样——把人带向远方”。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不断学习,教师更是。读书,仿佛就是在和名家大师对话,多读一些教学方面的书,就会时常惊叹“这样的情景创设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那样的环节设计好像会让学生们更容易学会”。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增长知识面,创新教学新思路,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况且,在如此信息发达、科技高速运转的时代,我们应当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勤读书,善思考,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这样我们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走在孩子们的前面,拜托“坐吃山空”的尴尬。另外,书读多了,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就会学会反思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这节课给学生创造了多少收获,又留下了什么不足;反思如何才能更好的设计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反思在班级管理中又有哪些做的不到位的?常读书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深刻的反省,既要正视自己之短,也要善于总结自己的优处和其他老师的经验,从中提炼出课借鉴之处,为今后的成长夯实基础。

我们正年轻,还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唯有经过书卷的浸润,才有可能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创造教学生活和教学生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八

书中第15部分内容就是关于学生作业错误多,教师批改难度大的问题。这也是一线老师最烦恼的。书中有一些方法值得我们研究借鉴以改进我们在留作业,批改作业这方面的问题。

许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迫切希望最大限度地压缩批改练习本的时间,但是,“毫无结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学生的练习本里有大量的错误。检查练习本的问题是学校的待解决的许多问题之一,这些问题的解决则取决于几百条条件和前提。这里不可能提出某种单一的建议:“如此这般就行了。”但是,如果在整个学校、全体教师的工作中能遵循几条固定的要求,那么毕竟还可以把花在批改练习本上的时间减少2/3左右。

首先,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一个说错或者写错的词,不仅教师,而且学生听起来都会感到它不谐调,就好像一个具有高度音乐听觉的人,听到一个错误的音符时感到那么不入耳一样。

你要把自己的学生从书本和思考引导到活动,再由活动引导到思维和词。活动应当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思想,而自己的思想则应当通过词表达出来。这在实践上可以归结为如下的做法:尽可能经常地把学生自己的活动变成他思考和判断的对象。

减轻批改练习本的工作,涉及到教学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但是在某几项前提下,还是能有所减轻的。第一,在每一节语法课上,都分出一段时间,让学生把那些容易犯语法错误的词抄录下来,并加以识记。第二,让学生对于完成家庭作业先做好仔细、周密的准备,以预防错误。第三,可以说,凡是有经验的语言、文学、数学、物理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检查练习本的方法。经验证明,最合理的一种方法是定期抽查:教师每隔一段时间收几个学生的练习本进行检查。只有测验作业才需要全部检查。

有了高度的言语素养那么错误就无处躲藏,以至于早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并不是机械的做作业,那么灵活的思维就会让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怎么改正?以后怎么做?我想有了这样的思维做错题也难了。

上面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整理出来的8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本文地址: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优秀8篇】https://www.gybole.com/jiaoshisuibi/73756.html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下一篇作文: 读《一百条裙子》有感450字【精彩5篇】

    上一篇作文: 根鸟读后感【9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优秀8篇】》为作文库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优秀8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