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库原创作文作文范文

宽容读后感1000字范文

时间:2022-11-05 12:48:24 | 来源:作文库

在学会宽容别人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学会宽容自己,宽容命运给我们的痛苦。在困境中懂得微笑,泰然处之,苦难就会缩小再缩小,我们的勇气和自信会增多再增多。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宽容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宽容读后感1

也许我们曾经读过的宽容是这样一句:“一只脚踩在紫罗兰上,她却将香味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叫宽容。”但在《宽容》中,我们却看到:

“宽容,这个词从来就是一个奢侈品。”

“恐惧是所有不宽容的起因。”

“只要不宽容是我们的自我保护法则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求宽容简直就是犯罪。”

如此说来,这个世界谈何宽容?的确,我们都错了,我们所有关于人的道德的定义都是局限而又片面的,就如同自私是每个人内心中不会缺少的角色。曾经还天真的以为这世间真的有那么多无私的人,而我们看到的无私,或许也只是自私的伪装。

所谓的仁义道德,都是建立在每一件具体的事上,你能说他真的就是大公无私吗?你能说他真的是无比宽容吗?对不起,你不能!你有什么把握他以前没做过自私的事?你有什么预见保证他以后不会不宽容?所以,今天我们称赞的人大部分已经离开了人世,所以我们称赞的有那么烈士,所以我们会去缅怀,去纪念。

这世间的改变是我们说不清的,我们以为希腊古典的文化是包容的,可是我们却看到法庭对苏格拉底不容分辩的判决。我们以为宗教改革是宽容的,可是我们却看到他们对于异教徒的偏见。

我们以为的宽容,不过只是以为。

当我们看到耶稣被钉到十字架上,当我们看到哥白尼为科学献身,当我们看到苏格拉底在死前还不忘讲他的真理的时候,宽容这一个词汇其实已经从他们的世界的字典中消失。

希腊古典哲学家,从泰勒斯到阿纳科萨哥拉,从普罗塔格拉到德谟克利特,他们无一不成为雅典父母同盟的大肆攻击的靶子。

“现代的不宽容就像高卢人一样,可以分为三种:出于懒惰的不宽容,出于无知的不宽容,出于自私自利的不宽容。”

在大部分的宗教领域中,都存在着一种不宽容,来自于自私自利,来自恐惧。

所以说“熟悉可以抵消人们在一无所知的神秘事物面前的敬畏和恐惧感。”所以我们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所以我们说要么别得道,得道莫还乡。因为陌生,所以畏惧,因为畏惧,所以不宽容。

总觉得这世界有时也不必区分宽容与不宽容,如果退让是一种宽容,那么争斗又是什么?如果原谅是一种宽容,那么批评又是什么?如果吴王收留勾践是一种宽容,那么勾践灭吴又是什么?如果你说宽容有度,那么你能否告诉我这个度是什么?

你能否告诉我宽容的定义?如果按照《大英百科全书》写的:“宽容,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那么请你告诉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宽容?或许,这一定义本身就是局限的。

这么说来,貌似宽容这东西是不存在的,其实,它的存在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的每一天不斤斤计较,不苛求挑剔,或许,这样,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就足够了。

宽容读后感2

《宽容》是荷裔美国作家房龙的一部名著。作者用极其轻巧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着作,细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故去的历史人物变得鲜活,带领我们神游历史,探寻人类精神不宽容的根源。在崇尚知识和理性的时代,人类更要学习宽容。

从儿时起,我极爱宽容,因为痴迷清丽的句子:“被踏碎的花儿,仍将芬芳沾上鞋履,这,就是宽容。”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翰无比。这是一位哲人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一日读到“纪伯伦”的诗:“我永远在沙岸上行走,在沙土和泡沫中间。潮水会抹去我的脚印,风也会把泡沫吹走。但是海洋和沙岸,却会永远存在……”心灵默默颤动。我想我能理解海洋的永恒,我铭记着海洋的宽容。霎那间我似乎肯定自己理解了宽容用爱来回报他人的怨恨,便是宽容了。霎那间我似乎觉悟到宽容是一个单纯的理想,她的存在仅仅需要一个高尚坚韧的灵魂。然而,当我读了的《宽容》后,我才发现,房龙先生似乎对“宽容”别有一番见解。

《宽容》一书虽然主要论及西方宗教历史上的不宽容及为这种不宽容所进行的斗争,但今天看来,房龙这本书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宗教领域,而成为人类精神层面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范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争取宽容而战的历史。房龙在书中要说的道理很简单,可以引用他自己的一段话来说明:“大凡为宽容而战的人,不论彼此有什么不同,都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的信仰总是伴随着怀疑;他们可以诚实地相信自己正确,却又从不能使自己的'怀疑转化为坚固绝对的信念。”房龙最反对的是世俗全力和精神信仰结合后施加给所有信徒及非信徒精神和肉体上的暴政。在他看来,任何绝对的信念,都包涵着潜在的暴力,一旦信念找到了通往世俗权力的门径,它的暴虐本性就会显露出来。房龙给出的解决是怀疑,对任何的观念、理论、思维方式都要用怀疑来冲淡它繁殖、复制、独裁的本性,就连自己都要怀疑。怀疑一切,用怀疑给一切以改善发展的余地。在房龙的眼中,大部分信念信仰的开端都是朴素的,甚至可以说是浪漫的,但一旦稳定发展起来,就会落入功利主义的魔爪而万劫不复。痛恨功利的房龙却用功利观来解释叙述历史,勿宁说这是合乎逻辑的,因为那最初的纯洁高尚很可能在本质上是虚假的,是违反人类天性的。政治上的浪漫主义会演变成流血的暴政,带有浪漫情怀的君主往往都堕落为暴君,前者有法国大革命为证,后者在我们身边就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今天看来,“宽容”这个话题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宗教本身,而成为人类精神层面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诸如出于懒惰的不宽容,出于无知的不宽容和出于自私自利的不宽容等等。在面临全球化经济的今天,一个国家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国家内部的改革、对外的开放必不可少,一个个旧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一批新兴工业正在迅速崛起,市场经济来不得一丝一毫的宽容。将之扩大到生活和学习中,就是要树立竞争的对象,对别人的前进总抱以不认输、不甘落后的态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赶超别人,这也就是不予以宽容。值得指出的是,这里的竞争是平等、公平的,这里的不宽容不仅体现在对强者的不屈服,还表现为对自己的不满足,敢于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说来,发展就要有对人对已不宽容、不松懈的态度,要有敢于挑战的勇气。

房龙先生坚信“宽容一统天下的日子定会到来,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进步”。思想的束缚、战争的暴虐、种族的歧视等等,都在呼唤宽容,我们渴望那和平安详的日子,但我们同样要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负责,必要的时候决不能“宽容”地得过且过,将宽容发展成为漠不关心,那恐怕才是最大的灾难!用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人生,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宽容会让你平和安详,而发展中的不宽容会促进社会的进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二者都需要存在。

《宽容》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房龙在书中致力于用理性和自由来对抗各种基于偏见和自诩正确的优越感的狭隘意识,倡导在同一个星球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理解。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人类文明发展到何种地步,只要地球上还存在哪怕两个人,这样的一种情怀,就是必须的。

宽容读后感3

所有不宽容都源自恐惧。人们在没有受到恐惧笼罩的时候,是很愿意倾向正直和正义,和公平的。

但所有宽容的理想一直在惨淡破灭中,大的政治环境不说,就我们周围,各种网络暴力,数不尽的道德绑架,被片面的民族主义言论包围,似乎辨析真相事实是次要的,理解永远是次要的,在各种事件上的态度站队才是最重要的,并且这个才是唯一重要的。并且许许多多媒体也乐意制造对抗,网民站队越严重,他们越觉得“有机可乘”。不然哪有各种话题的狂欢呢?

我们如今的时代还没有超脱仇恨,歧视和偏执,无论歧视的方法和形式是什么,都源自恐惧,不管人类历史发展多少年,各种形式的歧视不宽容都会存在,就我们周围,随着社会的发展,歧视的种类越来越多,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分数歧视,特长歧视,价格歧视,职业歧视,家庭歧视,只要在有人能被区分的地方,一定会有歧视伴随。并且一旦公众的不宽容和歧视成为强弩之末,个人的不宽容和歧视又开始了。

这就是今天回顾房龙《宽容》这本书的意义所在了吧,房龙坚信宽容时代会来临,为了证明人类是有希望的,是可以战胜恐惧的,他从十三章开始用大量的篇幅勾勒出以伊拉斯谟,拉伯雷。索齐尼,蒙田,斯宾诺莎等人为代表的宽容斗士的群像。房龙不是在简单地介绍历史,而是想通过历史来分析不宽容现象的根源。不宽松的根源房龙认为有三种,第一类是因为人们固执地坚持陈旧的世界观而无法接受不同的事物。。第二类不宽容是因为无知,第三类不宽容是因为专制者只维护自己的利益。当他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时,自然就产生了失去利益的恐惧,从而导致了不宽容。

如果找到了根源,那是否就有解决办法了呢?房龙也不知道,虽然本书写于1920年左右,但思考的反省至今受益,并且房龙文笔挺好,我以前读过很多次伏尔泰,斯宾诺莎,笛卡尔,但从来没有像在房龙笔下,感受到他们人格的丰满有力,内心激动的找了他们的画像看看。

并且房龙的叙述历史里,让我们找到了几近石沉大海的民间历史叙述,这特别有意义,有几个人知道索齐尼的历史?百度百科都不知道,正是这种叙述让“不宽容根源”的考察摆脱了大写历史的“纯粹道德”性,在更有机的层面寻找到不宽松的根源。

在旧权威伪装成仆人,骑马向边境狂奔出逃的同一天,“自由”进入了被遗弃的宫殿,他们穿上被丢下的皇袍,又陷入迫使他们的前任出逃的错误和残忍之中。

宽容读后感4

“没有宽容,便没有成长,宽容了别人,也便宽容了自己。”--房龙

1925年,美国著名作家房龙出版了《宽容》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了自东罗马帝国开始到法国大革命结束这长达千年有余的西方文明发展历程。

房龙在书中要说的道理很简单,可以引用他自己的一段话来说明:“大凡为宽容而战的人,不论彼此有什么不同,都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的信仰总是伴随着怀疑;他们可以诚实地相信自己正确,却又从不能使自己的怀疑转化为坚固绝对的信念。”

房龙最反对的是世俗权利和精神信仰结合后施加给所有信徒及非信徒精神和肉体上的暴政。在他看来,任何绝对的信念,都包涵着潜在的暴力,一旦信念找到了通往世俗权力的门径,它的暴虐本性就会显露出来。

房龙给出的解决是怀疑,对任何的观念、理论、思维方式都要用怀疑来冲淡它繁殖、复制、独裁的本性,就连自己都要怀疑。怀疑一切,用怀疑给一切以改善发展的余地。在房龙的眼中,大部分信念信仰的开端都是朴素的,甚至可以说是浪漫的,但一旦稳定发展起来,就会落入功利主义的魔爪而万劫不复。

痛恨功利的房龙却用功利观来解释叙述历史,勿宁说这是合乎逻辑的,因为那最初的纯洁高尚很可能在本质上是虚假的,是违反人类天性的。政治上的浪漫主义会演变成流血的暴政,带有浪漫情怀的君主往往都堕落为暴君,前者有法国大革命为证,后者在我们身边就可找到蛛丝马迹。

一.宗教之不宽容

《大英百科全书》中如此解释宽容:“宽容是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能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的见解,有耐心、公正与容忍。”---之所以能从遥远的彼岸传入欧洲大陆,并以星星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拾,正式因为他们秉承耶稣“爱人如己、驱除狭隘,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教条,关爱穷人,众生平等。但是很可惜,---在得势之后建立了一整套专制制度,独揽政权,建立宗教法庭,迫害持不同意见者,以“异教徒”之名将众多对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人物送上断头台,所有与---相悖的文化,不管新与旧,都被排斥毁灭,人们失去了选择信仰的机会,没有宽容,整个西方世界陷入泥沼。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就此衰落,欧洲中世纪沦落为“黑暗的世纪”,长达千年,直至文艺复兴。

这看来似乎是荒谬的,为何---昨日还身为当局不宽容政策下的被迫害者,翻身做主人后马上又变了一副脸孔,排斥起那些依然处于不被宽容境地的弱势对象?房龙用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整个西方中世纪历史发展似乎就是在宽容与不宽容的斗争中推进的。而不宽容产生并一直作为当权者的重要行为准则,是因为“恐惧”,如果我们也站在---曾经历过的悲惨境遇角度去体会,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他们会恐惧,因为生存对于那些没有权势的信仰团体是在太难,他们经历过风雨飘摇的惴惴不安后,害怕再经历一次可能被灭绝的命运。于是,他们以“不宽容”来铲除一切可能会对他们的安定地位造成影响的宗教团体,“不论采取什么形式的迫害,都是恐惧造成的,迫害的激烈程度反映了哪些树立绞架、往火刑柴堆扔木头的人的焦虑程度”。

但事实告诉我们,只有自由,包括贸易自由,人身自由,思想自由,才能促进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发展。古希腊的宽容政治体制下产生的文明和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哲人的思辨精神,依然照亮世界,直至如今;文艺复兴时期的伏尔泰、拉伯雷、孟德斯鸠等等,他们的思考、言论,为现代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这些哲人的产生,应该归功于所处时代的开放、宽容,而如今我们再回忆起不宽容的中世纪,似乎只能在脑海中漂浮过那烈焰冲天的火刑架,和周围不宽容者狰狞的面容上,那双充满恐惧的眼睛。

不宽容的不仅仅是---,看看书中介绍的其他历史事实:马丁·路德,这位宗教改革者,本来宣称“烧死异教徒有违圣灵精神”,几年后,就是这同一个人,一想到那些新教徒想要回归天主教,就陷入仇恨的暴怒之中,宗教迫害又在新教徒范围内兴起;罗伯斯皮尔,这位法国革命先驱者,领导人,在推翻君主统治和宗教独裁后,宣称自己是“弥赛亚”降世,迅速处死异教徒,在全国范围内兴起腥风血雨,那些为法国革命献出生命的流血牺牲者,成为新一任独裁者的垫脚石。

古希腊的西马库斯说:“我们仰望同一片天上的星星,都是这个星球的匆匆过客,居住在同一个苍穹下。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终极真理,走哪条路去寻找真有那么重要吗?生存之谜太玄妙了,不应该只有一条路通往正确答案。”可人类一直不肯妥协和承认,人有精神自由,人生而平等。

宗教的独裁政策导致了反抗活动此起彼伏,在暴力的镇压下,和平只是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的深海,一旦外界有风吹草动,就会巨浪滔天,不可遏止。经历了英国国王的新教自立、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的思想风潮、法国大革命的奋起反抗,宗教统治终于土崩瓦解。

生在如今宗教宽容环境中的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那个因信仰不同而命丧黄泉的时代,因言语分歧而被判定为异教徒备受折磨的时代,但请记住这些为自由的宽容献出生命的人,他们用身躯谱写一部与宗教不宽容对抗的历史:

“我将被烧死,但这只是一件小事,我们将在永恒中继续辩论。”——塞尔维特

“仅仅因为人数多寡,而希望跟群体或多数人思想一致,正是头脑怯懦低级的证明。”——布鲁诺

二 现实的不宽容

到如今,宗教早已摆脱旧时的桎梏,走出不宽容的罪名,重新回到其真正的意义上。这应该让房龙感到欣慰。但时到今日,房龙的这本书依然意义重大。因为现今社会虽已走出宗教的不宽容,不宽容的阴魂却渗透到社会生活、思想政治的方方面面。正如房龙所说:我们不是只有一种不宽容体制,而是有一打不宽容体制。不是只有一种人类互相残杀的残酷制度,而是有一百种。国家刚刚摆脱宗教偏见的带来的恐怖,却不得不忍受更叫人痛苦的现象:低劣的种族不宽容、社会不宽容等诸多形式的不宽容,比之前更严重。

真理从本质上说是富于斗争性的。房龙在广泛的意义上使用“宽容”一词,他以这样一个简明的概念意涵了我们常说的自由、民主、理性,《宽容》的另一种版本的名字就叫《人的解放》。他清醒地指出,宽容这个词从来就是一个奢侈品,购买它的只是智力特别发达的人。事实上,有史以来,所有的不宽容都是以某种神圣的名义垄断真理,从而扼杀个人权利和个性自由。房龙强调说,在现今的世界上,对宽容的需要超过了其他一切。他让我们看到,现代的不宽容,无非“用机关枪和集中营武装起来”以代替“使用地牢和缓慢燃烧的火刑柱”的中世纪的不宽容,历史不见得有什么进步;他说,现今距离宽容一统天下的日子需要一万年,或者十万年。

也就是说,对于现代人来说,宽容只是一种梦想,一种乌托邦,怎么办?房龙没有因此把问题悬置起来,他反对那些持与宽容完全对立的理论,意在摧毁我们脚下的基石的“白蚂蚁”们大谈宽容。他在《宽容》一书中写道:“只要这个世界还被恐怖所笼罩,谈论黄金时代,谈论现代化和发展,完全是浪费时间。”他接着说:“只要不宽容是我们的自我保护法则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求宽容简直是犯罪。”宽容不是纵容,在这里,提倡宽容,即意味着跟不宽容的势力、“偏执和--精神”作斗争。

环顾我们生存的社会,还是有必要让我们记住下面的一些话:

“今天的异教徒到了明天就成为所有持异见者的大敌”;

“胡言蠢话就如同炸药,只有放在狭小密封的容器里,再加上外力的打击,才会产生危险”;

“世界上原来只有一个暴君,激进派却带来了两个”;

“世间万物,唯有真理离我们最远”;

“有些人认为真理女神嘴边一旦挂出一丝微笑,就不再是个好女人”;

“宽容就如同自由。只是乞求是得不到的。只有永远保持警惕才能保住它”。

郁达夫说过: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的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在这本书里,房龙用他惯有的生动文笔,为我们讲述了人类的思想发展史,读这本书,有益我们对过往历史的总结,对当今时代的反思。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不宽容,它就值得实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也希望终有一天,宽容会如房龙所期望的,成为这个世界的常规,不宽容则像屠杀无辜战俘、焚烧寡妇、盲目崇拜印刷品那样成为消逝的神话、愚昧的灰烬。

宽容读后感5

“宽容就像自由一样。没有人能光靠祈求,就能得到它,如果不永远小心、警惕、没人能保有它。” -----房龙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年1月14日 -- 1944年3月11日),荷裔美籍历史通俗读物作家。房龙的作品多以散文的形式叙述、评论历史事件及人物,他生动诙谐的文笔使读者能在短时间内以一种轻松的方式了解历史的大致脉络,因此很受普通读者欢迎。

我最早接触到《宽容》是在高中的教科书中,里面选了《宽容》的序言,我还记得那是一位手持真理的漫游者跟守旧老人的对抗,其中漫游者遭受死刑,尸体被丢下山谷,而最后遵守律法的守旧老人还是通过漫游者开拓的路投奔了新生活,被称为先驱者的只剩下了残缺不全的骨头和别人迟来的敬仰。

房龙浅显的说出了这个道理: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通过《宽容》,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西方,尤其是西方宗教史。其实西方宗教史上的对立与融合、迫害与反迫害,历来是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房龙以他犀利的眼光,从不同宗教派别的冲突中去寻找背后的深层根源。最终他看到:历史上的宗教改革家假以“宗教改革”的名义,对一切不利于自己发展的思想创新进行残酷迫害,这种精神上的不宽容导致的恰是他们的“敌人”犯下的那些错误。借助于房龙的“宽容”之眼,我们不难对宗教史乃至一切精神文化现象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宽容》以宗教为载体来向人们阐述个社会的变迁与进步,大部分人包括我觉得宽容只是一个外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一部社会发展变迁史看待,作为线索——宽容自身的在人们内心中地位的完善——完美地把整个欧洲中世纪与近现代串连在一起,使读者对当时社会境况的发展脉络有清晰的梳理——民众的愚昧,教士的腐朽,宗教裁判所的黑暗,先行者的悲壮【序言】以及理性先人的壮举都深深的震撼着阅读人的内心。文中最多的就是“守旧老人”(教皇、宗教裁判所等)对“先行者”(布鲁诺、伏尔泰等)的迫害,当然还有当权者互相的倾轧,宗教与科学的对抗,服从与温饱的抉择,社会与理想的碰撞……

也许本书阐述的正是一种宽容与不宽容的对立,房龙娓娓道来现实的残酷。

总的来说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历史就是宽容的历史,诚如书中所言阶级之间的不宽容会带来血的教训,而当代社会中的层际鸿沟,劳资关系,官民关系,警民关系在世界各国中普遍存在不正是这种历史的延续?黑格尔说过:历史会重复两次。可也许不止两次,就像书中展现的那样。
本文地址:宽容读后感1000字范文https://www.gybole.com/jiaoshisuibi/39453.html

  •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下一篇作文: 《青蛙王子》读后感50字以上12篇

    上一篇作文: 《青蛙王子》读后感小学生作文10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宽容读后感1000字范文》为作文库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宽容读后感1000字范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